吸碳高手 黃碳綠碳藍碳

  1. 首頁
  2. »
  3. 有機專欄
  4. »
  5. 有機X淨零
  6. »
  7. 吸碳高手 黃碳綠碳藍碳
5

關鍵字:自然碳匯淨零排放增匯減碳氣候變遷

近年氣候變遷對世界的影響日趨顯著,為因應國際淨零趨勢及供應鏈減碳壓力,臺灣也準備與世界共同邁向淨零排放,並訂定了2050淨零轉型規劃。該規劃共分為十二項關鍵戰略,而其中一項即為自然碳匯。

碳匯指的是固定及儲存碳的場域,也可以理解為碳存放的倉庫,像是森林、土壤及海洋即是碳匯的三大主要儲存場域。依照大自然中碳儲存的位置,可分為三種顏色:土壤(黃碳)、森林(綠碳)、海洋(藍碳)。

由於過去國內多著重於森林碳匯,目前「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」僅將森林納入溫室氣體排放移除源,最新一期(2022年版)報告說明2020年林業部門的溫室氣體移除量為2,190.5萬公噸二氧化碳當量(CO2e約可抵減全國排放量的7.6%而配合前述2050淨零轉型規劃,農委會將再健全土壤及海洋的資料,輔以研發與建立科研技術,訂定了2040年目標為增加1,000萬公噸自然碳匯量。

土壤碳匯的策略為強化土壤碳匯技術、建構負碳農法,以增加土壤有機質為目標,建立有效土壤管理,並推廣具負碳功能作物或品種與生產技術。森林碳匯的策略為增加森林面積、加強森林經營及提高國產材利用,除了國有林、海岸林、生態復育造林與邊際農地造林之外,也提高國產材自給率,並強化經營人工林及竹林。而海洋碳匯的策略則是開發海洋與濕地碳匯測量方法學、發展複合養殖經營模式,並建構增匯管理措施與水生植物復育等。

有機農業被視為達成淨零排放的方法之一,特別針對土壤碳匯的部分,有機農業鼓勵減少機械對土壤的擾動、輪作與間作、作物殘體回田、製作堆肥及草生栽培等,可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,進而提升土壤儲存碳的能力。

為了達成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目標,農委會與相關部會將攜手實踐淨零排放自然碳匯路徑,透過土壤、森林及海洋等碳匯,開發新的技術與方案,聚合多種不同的策略與措施,包括持續促進有機產業的優化與發展,都將貢獻於國家溫室氣體總排放量抵減,以此建構適應未來氣候,乃至於降低氣候風險的永續環境。

 

整理:吳宣佑

製圖:理珂品牌設計有限公司

編輯:湯雅雯

 

資料來源:

1.中華民國國家發展委員會-臺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及策略總說明

2.行政院環境保護署-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(2022年版)

3.《豐年雜誌》2022年11月號-在地資源循環模式、提升土壤有機質含量–淺談有機農業如何邁向淨零排放

 

歡迎各界傳播轉載使用,敬請標註轉載來源:須註明為「引用自『有機農業推動中心』官方網站」。

相關文章

有任何想法嗎?